9月4日,中国重离子高质量发展暨绿色就医模式推介会在吉林长春成功召开。
会议由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副院长聂蓬主持。会上,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重离子介绍短片;吉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新教授发表致辞;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层经营班子成员董卫军代表南航传媒致辞;中国人寿“百万医疗+重离子就医绿色生命通道”项目负责人(武威分公司) 蒋伟详细介绍了“百万医疗重离子治疗绿色通道”项目;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国销售总监陈苏华介绍了“绿色就医航空高品质服务”项目;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院长叶延程则作了题为“重离子建设及临床应用五周年现状”的主题报告,全面分享了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建设成果与临床应用实践情况。
近年来,中国重离子治疗技术历经科研攻关、临床实践与模式创新,实现从技术突破到普惠落地的跨越式发展。如今,这项被誉为“21世纪肿瘤治疗尖端技术”的中国成果,不仅填补多项国际空白,更构建起“技术+保障+服务”的全链条体系,以“领跑者”姿态为全球肿瘤治疗提供实践经验,为国内外肿瘤患者点亮生命新希望。
作为中国重离子治疗领域的核心实践平台,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历经十年建设、五年临床实践,创下多项“国内外第一”,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从“跟跑”迈向“领跑”:全球唯一运行两台重离子治疗系统的医院,形成双中心协同发力格局;全球率先开展呼吸机管控下重离子精准治疗、膀胱容量精准管控下膀胱癌治疗、脏器与癌肿间外科置入隔离垫单次治疗;国内首个研发360°旋转升降式离子放疗椅,进一步提升治疗精准度与患者舒适度;全球首个完成多例心脏肿瘤重离子治疗、首个实施重离子治疗联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身心健康管理,拓展重离子治疗边界的同时,实现“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与此同时,中心的临床能力持续进阶:从2018年临床试验期的7种病种,到如今突破50余种肿瘤精准治疗;年治疗量从200例跃升至近千例,年均增速达17.5%。截至目前,已成功为2200余例患者提供治疗,患者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含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比利时、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中国重离子技术的国际认可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
为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与诊疗能力,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长期搭建国际化专家合作平台,引入全球顶尖医疗智慧:先后聘请日本群马大学医学部金井达明教授、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前任院长辻井博彦教授,德国慕尼黑质子中心RPTC前院长Jörg Hauffe(豪费)教授、奥尔加教授,中国台湾放射肿瘤治疗前主任委员任益民教授等国际权威专家。
近期进一步引进日本癌症研究中心放疗科Yasuo Yoshioka(吉刚靖生)教授、德国鲁贝克近距离中心主任György Kovács(乔治·科瓦茨)教授(兼意大利圣心大学教育项目主任)长期驻院工作,通过临床带教、技术指导,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肿瘤治疗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中国重离子技术始终与全球前沿水平同步。
为破解“高端医疗费用高”难题,让重离子技术真正惠及民生,中国创新构建“医疗+保险”保障模式与“航空+就医”服务体系:联合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推出“百万医疗+重离子就医绿色通道”项目,凡是购买保险的人群,患病后接受重离子治疗和其他综合治疗,可以享受总计555万(405万综合医疗保险+150万重离子医疗保险)的保障,由保险公司提供一站式医疗费用报销。该项目已经惠及了大量重离子治疗及综合治疗患者;联动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绿色就医航空高品质服务”,为跨区域就医患者解决交通便捷性问题,让偏远地区患者也能高效享受到尖端医疗资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董丽华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疗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程光惠教授,放疗二病区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王剑锋教授,胃肠结直肠外科、中国抗癌协会粒子分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医师李清春,胃肠结直肠外科、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盆腔肿瘤整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医师谌通,吉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吉林省抗癌协会第四届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孙涛,吉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胃腹部肿瘤外科尹春柱教授、乳腺外一科副主任崔舜瑀、放疗科副主任孟凡旭,以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相关工作负责人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从技术突破到构建全链条民生保障,中国重离子治疗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中国高端医疗创新的缩影,更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未来,这项中国成果将持续拓展应用边界,让“生命新希望”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全球肿瘤防治事业贡献更多中国力量。